永年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0年1月21日在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邯郸市永年区人民法院院长 王卫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再迈新台阶,审判质效综合指数稳步提升,位居全省法院前列。全年共受理案件8449件,同比上升23.76%,审执结7885件,同比上升27.42%,结案率为93.32%,收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为新时代“美丽永年、经济强区”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一、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永年建设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托重大涉黑涉恶案件审理,配强审判力量,加快办案节奏,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审结涉黑涉恶案件4件51人。其中,李大伟等32名被告人涉黑案件系我区历史首例,又系省委挂账督办案件,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我院全员动员,连续4天精心审理,审理总时长38小时,形成判决书130余页,判处首要分子李大伟有期徒刑20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省法院评为精品案件,展现了法院敢于担当、能打必胜的良好作风,彰显了我区扫黑除恶的重大战果。开展“打财断血”专项行动3次,积极运用追缴、罚金、没收财产等手段,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
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审结各类刑事案件565件,收结案数全市法院第一,其中有罪判决782人,有力地伸张了社会正义。依法惩治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依法惩治盗窃、诈骗、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惩金融群体性刑事犯罪,依法惩治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最大限度保护受害群众合法权益。严惩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惩环境污染犯罪,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严惩制售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犯罪和脱贫攻坚领域的腐败犯罪,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人权司法保护。落实刑事案件认罪认罚制度,37.79%以上的刑事案件适用刑事速裁和简易程序,确保认罪认罚被告人在量刑上得到从宽。会同区司法局为48名被告人指派律师辩护,落实刑事普通程序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切实试行“三项规程”①,推动庭审实质化,提高刑事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动“一乡镇一法庭”建设。在党委和政法委的领导下,积极履行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职责,整合各方社会力量,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动矛盾纠纷实现联合化解、彻底解决。各乡镇法庭开展法制宣传5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487人次,化解纠纷704件,真正把乡镇法庭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推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广受社会关注的永年玻璃厂的破产清算案件,顺利办结,终结破产清算程序,妥善处理了各种债权债务关系,盘活了土地资源,为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积累了经验。推动建立“府院联动”破产协调机制,联合各方力量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处置中的难点问题。认真研究“执转破”程序,积极探索将资不抵债的企业由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和债权人权益平等保护。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审结股权转让纠纷、退伙纠纷等公司合伙类案件10件,促进公司治理规范化。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稳妥做好新福陶瓷、康业房地产、飞腾蔬菜等重大涉企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灵活运用财产保全强制措施,坚决避免因采取措施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依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民间借贷、金融借款、买卖合同等各类合同案件1738件,涉案标的约10.8亿元。
推进法治永年建设。坚持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与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重,审结行政诉讼案件49件、行政审查案件15件。强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妥善处理非诉保全案件466件,其中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我院申请保全的一起传销案件,共计冻结142家公司资金1.7亿元,办案模式和效果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肯定。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出庭应诉率100%。服务区中心工作,为政府在拆迁、拆违、项目进地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建真言、献良策,提供法治化解决路径。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保障民生
妥善化解各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案件。注重修复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妥审理婚姻家庭、继承等纠纷1073件。加强群众高度关心的重点领域民生保障,依法审理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生命健康等民生热点案件557件,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需求,妥善处理网络购物纠纷、保证保险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执行异议之诉等新类型案件165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高效便捷维护民生权益。在立案阶段能适用简易程序的一律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82.41%,加强速裁机制运用,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低成本的诉讼渠道。深化“道交一体化”②平台运用,依托交通巡回法庭,联合交管部门、保险公司等,做到当场调解、当场理赔,一次性解决纠纷。开通网上微法院,完善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审查等便民措施,今年以来,网上审查立案9600余件,节约了群众时间和金钱。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司法救助力度,为生活窘迫的19名当事人发放救助金60余万元。
巩固提高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共执结各类案件3181件。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立、审、执信息对接机制,避免生效裁判文书执行内容不明确,确保执行效果。在全省率先使用“执行天眼”系统,提高查人找物执行效率,成功率100%。组建8个执行工作组,实现了类型化工作集约化办理。突出执行强制性,打好强制措施的组合拳,开展集中拘留行动30余次,拘留到位126人次,限制高消费2247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17人次,开展网络司法拍卖136件次,网络冻结14686次,打出了气势,有力震慑了“老赖”,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局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1名执行干警被最高法院嘉奖,并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四、强化政治引领,建设过硬法院队伍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升司法站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理论学习、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讲党课、专题研讨、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措施,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使干警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设立机关党委,优化基层党组织布局,提升党组织活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壮大主流思想,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升司法能力。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580余人次,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新招录正式干警20名、协勤35名,壮大了审判力量,有力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积极申报并完成省、市法院重点课题,促进办案能力与研究能力综合提升,1名干警撰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成为全国法院审判参考案例。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根本,提升司法形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审判执行、内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抓好审务督察和司法作风巡查,并做到每周一通报,持续改进纪律作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要求,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干警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自觉接受监督,汇聚推动法院工作的合力
始终把法院工作置于区委的绝对领导之下,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部署及时向区委请示汇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及时争取支持。严格落实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认真落实监督法,进一步增强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代表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案件的审判执行等有关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形式,全面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有力改进了法院工作。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认真办理检察建议。进一步健全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水平,2019年,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案件数共计756件,一审普通程序人民陪审员适用率达97.37%,高于全省平均值6.05个百分点,不断满足公众对司法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各位代表,2019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位代表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照永年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司法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法官司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党建促队建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物质装备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改革创新,争取支持,努力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尤为重大。区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保障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把握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更好地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人民法院事业实现新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政治建设要有更高标准。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法院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
二是服务大局要有更大作为。聚焦服务新发展理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提前做好司法研判,公正高效审理执行各类案件,积极主动提出司法建议,为全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三是司法为民要有更多举措。继续推进“两个一站式”③建设,推动诉讼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在诉讼服务中心有更多获得感。深化“一乡镇一法庭”工作,实施“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加强与乡镇、民间调解组织的对接,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立足司法职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是司法改革要有更新进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成内设机构改革,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将信息化建设贯穿执法办案、司法公开等各个方面。
五是队伍建设要有更严要求。扎实推进政治性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干警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切实提升干警司法本领,贴近审判实践,强化教育培训,推动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责任,责任重在担当。区法院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砥砺奋进,为“美丽永年、经济强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用语说明:
①“三项规程”:即《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作为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三项规程”使诉讼各方在庭上举证、在庭上说理,可有效避免庭审“虚化”和诉讼程序“空转”。
②“道交一体化”:全称为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登录“道交一体化”平台,将证据材料拍照上传给交警,交警根据上传的证据做出认定并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该平台送达给事故当事人,当事人可通过平台上理赔计算器算出应赔偿的数额,由交警或保险公司通过该平台网上进行留言调解,调解不成的通过该平台直接将案件转入法院的诉讼对接系统,调解成功的可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整个过程全部在网上操作,公开、透明,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
③“两个一站式”:即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通过在线方式链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全面推进调解、仲裁、速裁多元解纷,一站式提供送达、保全、鉴定等诉讼服务。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一键点击、线下统一窗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